2021交通事故认定依据有哪些?
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依据主要如下:
1、当事人有无违章行为;
2、违章行为与事故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3、违章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有多大。
如果有违章行为,且行为与事故之间有因果关系,这时就应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大小来估定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2021交通事故认定程序有哪些?
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安全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一起事故是否构成法律意义上的“交通事故”,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车辆。
构成交通事故,必须有车辆参与。包含机动车与非机动车。
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在轨道内运行的火车、城市轨道列车、地铁列车等不属于道路交通管理中的车辆范围。此类交通工具运行中所造成的损害,不按照交通事故处理。
二、道路。
发生事故的地点是提供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形式的道路及相关场所。
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共通行的场所。
属于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道路。如:厂矿道路、机场道路、港区道路等。凡是社会机动车可以自由通行的,均按照道路进行管理。
除《道路交通安全法》定义的“道路”以外的道路。如:矿区、厂区、农场、林场等单位自建的不通行社会车辆的专用道路、乡间小道、田野机耕道或排房之间的甬道、以及机关、学校、住宅小区内的甬道等均不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道路”范畴。
实践中,有的事故受害人受伤地点,不属于道路范围,其维权应按照一般民事侵权程序进行。
三、损害结果。
人身损害或者财产损失,是构成交通事故的必然条件。
日常行车中,相互间的行驶冲突十分常见。通行顺序,停车障碍等。如果事件本身没有引起直接可观的损失,譬如车辆损坏,人员受伤等,则侵权行为即因缺乏必要的法定要件而无法成立。则应持宽容的心态处理,没有必要费时费力,否则极有可能徒劳无功。
四、过错或意外事件。
“过错”侵权行为成立的法定要件之一。交通事故发生后,也是也是依据双方当事人的过错程度确定事故责任。
交通事故是较为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其行为的成立并不必然要求行为人有过错。无法归责于一方的“意外事件”同样可构成交通事故这一侵权行为。受害方可依法获得相应赔偿。
五、法定程序的认定。
一起事故发生后,需经过事故发生地交警部门处理。交警部门在法定期限内向事故的双方送达《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叙述事故双方信息、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双方应负的责任。《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最终确定了“交通事故”的性质,也是双方解决争议时的重要证据。
2021对交通事故认定及复核不服怎么办?
交警部门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难免由于客观或主观原因出现错判的可能,对于错误的认定就要有一个纠正的渠道。2009年1月1日实施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下面介绍以下各个阶段救济途径。
(一)、交通事故认定书作出之前,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是根据检验鉴定来做出的,当事人对检验、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送达之日起三日内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经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进行重新检验、鉴定。重新检验、鉴定应当另行委托检验、鉴定机构或者由原检验、鉴定机构另行指派鉴定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重新检验、鉴定报告之日起二日内,将重新检验、鉴定报告复印件送达当事人。
(二)、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之后诉讼之前,交管部门有内部纠正的义务。
1、申请监督。
1) 申请督察部门督察。《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部门可以依法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处理交通事故工作进行现场督察,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工作进行监督,发现错误应当及时纠正。
2) 申请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监督。《事故处理工作规范》六十二条规定,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承办单位的交通事故认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中或者接群众投诉经审查发现交通事故认定书存在错误的,应当作出撤销该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决定,由承办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另行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2、提出信访。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行为,有权提出信访事项;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机关应当依法、及时、正确、有效地进行处理。因此,依照信访程序,可对交巡警大队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依法向其提出信访,请求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信访条例》规定,对案件进行复查、复议。
3、依法申诉。根据《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对交通事故认定书载明的成因分析和当事人的责任不服,认为被申诉人没有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事故调查,所作的认定,违背事故事实和法律规定,应向政府机关申诉撤销被申诉人的原错误认定;并依照事实和法律客观认定事故责任。
(三)、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向法庭提出自己对事故认定书有异议,并阐明理由,人民法院有权决定是否采纳。《道路交通安全法》赋予交通事故认定是证据的属性,因此在刑事、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不服交通事故认定的,可以提出有力的反证,人民法院经质证认为反证成立的,则可以以法院审理认定的事实为依据,而不采信交通事故认定。因交通事故认定书只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在人民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中,要对其进行当庭质证,对其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向法庭说明自己的理由,人民法院有权决定是否采纳,并有权决定事故的赔偿责任比例。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向公安机关提出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且经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改变对其行为的认定,该行为恰是认定导致交通事故的行为。遇此情况,作出原交通事故认定的单位应当撤消原认定书,另行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四)、刑事诉讼中的法律救济手段。在交通肇事案件中,司法机关追究肇事者刑事责任,往往都是肇事者在事故中负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这样一来,在伤亡人数和无能力赔偿数额已确定的情况下,交警部门对事故责任的认定就显得非常重要。当事人若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二百零四条、《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二百零五条的规定,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均可申请重新鉴定。
以上便是大律师网小编为您整理关于“2021交通事故认定依据有哪些?交通事故认定程序有哪些?”法律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其他法律上的问题,欢迎致电咨询。